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,目前市场中的公募基金已超过一万只,规模超过24万亿元;目前在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共有3179人,人均管理近3.2只基金。但实际上,其中201名在职基金经理每人旗下至少有10只产品。
同花顺(300033)数据显示,市场上共有10129只公募基金(不同份额合并统计)。在以上201名基金经理中,有4人旗下产品超过20只;有27人在管产品超过15只。总体来看,他们所在机构多为头部公募、老牌公募以及近年规模快速扩张、推新品速度快的公募。201名“劳模”基金经理共管理2457只产品——也就是说,6%的基金经理管理着全市场近1/5的公募基金。以上201名基金经理的平均管理年限约为5.15年,其中有不少超过10年。
不过,抖客网,有业内人士表示,通常来说,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对指数、固收类基金产品的影响不大。即若旗下产品主要为同类型指数类产品、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,基金经理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、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即可,“一拖多”不会给以上产品的业绩造成明显影响。相比之下,主动权益型基金更容易受到影响。
上述201名基金经理中,在管的主动权益产品超过6只的基金经理超过百人,且有不少为明星基金经理。例如,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、申万菱信基金的付娟、嘉实基金的归凯与洪流、金鹰基金的韩广哲、银华基金的李晓星、大成基金的刘旭与韩创、民生加银基金的柳世庆、汇丰晋信基金的陆彬、前海开源基金的邱杰与曲扬、景顺长城基金的杨锐文与刘彦春等;其中冯明远、杨锐文等在管的主动权益基金达到9只。
有公募人士指出,近年基金数量迅速扩容、公募人才相对短缺,导致基金经理普遍“一拖多”;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来说,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,需要具体分析。“若‘一拖多’的总体规模不大,或是产品主要集中于部分行业,例如在管产品以主题基金为主,基金经理在决策与操作上的难度通常不会太大。”该人士认为,若在管产品覆盖面广、投资范围大、总体规模较大,对于基金经理来说,“一拖多”会非常考验其投研能力。
有资深的业内人士称:“可以看到,在‘一拖多’产品中,有部分实行双基金经理制度,要么是基金经理“老带新”,要么是基金经理投研方向的侧重点不同,共同管理可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。从数据上看,‘一拖多’的基金经理数量就增加了。”他认为,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造成的主要影响,是持仓高度同质化会给持有人带来风险。“在基金经理跟上市场节奏的情况下,‘一拖多’权益产品有望给持有人带来较好收益;但一旦基金经理踏空,或重仓个股爆雷,将影响到旗下多只产品。”他认为,公募基金可以放慢发行同质化基金的节奏。
原标题:【基金经理“一拖多”现象普遍,200“劳模”旗下在管基金超10只】 内容摘要: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,目前市场中的公募基金已超过一万只,规模超过24万亿元;目前在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共有3179人,人均管理近3.2只基金。但实际上,其中201名在职基金经理每人旗下至少有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zmt/157503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